返回

三十如狼,四十如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十一、地里的花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的鸡啊。趁着鸡们埋头叨食的功夫,杨翠玲不由地伸出一个手指把鸡们数了一遍,一二三,总共十五只,一只不缺一只不多,放了心,把碗里最后一把麦鱼子撒了出去。

    灶屋对面的棚子里,羊听到了动静,把后蹄立起来,前蹄扒着矮墙脖子伸得长长的把头探出来。杨翠玲把碗饭放在窗台上,走到大门口的过道里,把放在那里的一筐草擓起来,把草扔进了羊棚里。羊的数目一目了然,因为一共只有两只。羊们早下去了,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,得了吃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。杨翠玲看着,心里就很满意。羊们发现了,感激地抬起头看了看杨翠玲,又埋头吃草了。

    听到鸡们、羊们都得到了吃食,和羊紧挨着的猪耐不住了,哼哼地叫了几声,再哼唧哼唧几声,见主人没有走过来,知道它的早餐还不到时候,就又美美地大睡了。当然,猪这样哼哼唧唧也不全是浪费,至少提醒主人,别忘了,还有一张嘴在饿着呢。

    杨翠玲以喂食的方式把她喂养的禽畜们检阅了一遍,这才心平气和地进了屋找出梳子疏了头,再来到院里的压水井旁压水洗脸。压水井是杨翠玲的男人邓金柱找人预制的,密封性很好,只要用过一次,一天里随时压随时都能压出水来。不过,隔了一夜,里面的水就漏光了,就要再加些引水才能压出来。

    一切收拾妥当,杨翠玲就开始做早饭了。如果一家人都在的话,杨翠玲会把早饭做得丰盛些,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就不用那么麻烦了,咋样简单咋样来,能吃饱就好了。她在锅里添了两碗水,放了篦子,把馍放上去,再蒸了一碗辣椒糊子。馍是前天吃剩的,不过这没什么,这里人家都是这样的。不过,现在要把所有的馍都放上去热一下,天热,不热一下的话,隔天就馊了。热一下隔天当然不会馊,但每热一次馍就会黑一层,样子就会难看许多,要是三天五天还没吃完,那馍就完全走样了,最初的细皮白肉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灰不溜湫,简直像是被谁恶作剧偷梁换柱了似的。如果就这样还好,更糟的是经过三五天日日夜夜洗礼的馍会改了性子,变得硬撅撅的,放在嘴里都会硌牙的。这时候,要想把硬撅撅的馍吃完,就不得不在每次热的时候先把馍放在水里浸一下,这样热出来的馍才会软,不过,不足的是等那热气散尽,馍会重新变得硬撅撅的,除非你浸得过了头。浸过了头呢,软倒是软和了,馍却就发了酸,实在难以下咽。要不就把馍切了片放进锅里和了菜一起煮,一如煮面条一样。当然,避免馍发干的法子也不是没有,那就是每次少蒸馍,最好是估摸着吃上三两顿能吃完的量。这样也有一个弊端,那就是频频蒸馍,很是麻烦。杨翠玲现在的馍显然几天了,这从白白的馍已变得黑乎乎的就能看得出来,同时能看出来的是杨翠玲并不在乎馍白馍黑。

    辣椒糊子顾名思义就是辣椒面糊。前几天蒸的辣椒糊子吃完了,杨翠玲从案板下的竹筐里找了几个辣椒洗了,切碎了,放进面糊里,捏了盐,滴了几滴香油,再搅了搅。辣椒有青的有红的,红红绿绿的在白色的面糊里煞是好看。这严格说来不叫菜,要是非要给它一个名称的话,也有,叫辣椒糊或者辣椒糊子,用这里人的说法是叫馍哄到肚里就中了,因为简单又很下饭,还是有很多人会这样吃。辣椒糊子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省,做起来省事、吃起来省菜,像杨翠玲这一碗辣椒糊子她一个人最起码能吃上三天,换句话说,三天里就不用再考虑就馍菜的事了。杨翠玲把面糊放进锅里,盖上锅盖,就烧了起来。

    烧火如果在别人家就省事多了,有钱的人家用上了煤气灶,一般人家也用上了煤火炉,拾掇好锅只要把煤气灶打着,或把煤火炉的封口打开,就可以想干啥干啥了,过一会儿饭就好了,实在又干净又轻省。杨翠玲家也有煤火炉,只是到过年一家人都在的时候才会用。不为别的,杨翠玲觉得放着那么多柴禾不烧,反花钱买煤气买煤太浪费了,还有,烧煤炉的话,一家人一顿饭要一块煤,她一个人一顿饭也要一块煤,那就更浪费了,按老辈人的说法简直是作孽。柴禾都是秋庄稼的棵子,有棒子秆、芝麻秆、豆秆,最好的就是棉花秆,像木柴一样经烧、扛火。这些年一次性气体打火机时兴起来,很便宜也很好用,就不大用火柴了。锅也是经过改制的,过去的锅全都被改良锅代替了。过去的锅要拉风箱的,一手呼嗒呼嗒地拉风箱,一手往锅灶里填柴禾,往往手忙脚乱的,也很少有烟筒,一烧起锅来满灶屋都烟熏火燎的,常常呛得人睁不开眼。时间久了,这些烟雾就会在灶屋里支煞出来的东西上沉积下来,黑乎乎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,沉积得时间长了沉甸甸的,支煞出来的东西驮不住了,不定啥时候就噗嗒下来了,落在案板上、衣裳上、头上、碗里都是常事,它可不管你是新理的发、刚做的衣裳还是才盛到碗没来得及吃一口的热腾腾的饭,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。开始可能会很讨厌,多了也就习惯了,不然又能如何?现在改良过的锅就好多了,风箱不用呼嗒呼嗒的拉了,烟筒也在锅灶的后面支起来了,只要把柴禾填进锅灶就中,烟雾、灰尘就顺着烟筒飞到外面去了,又省心又干净。有人看了,就在锅台上动开了心思,初时拿水

十一、地里的花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